上柴柴油发电机组

西藏自治区推进国防建设与地方建设协调发展的新闻调查

西藏自治区推进国防建设与地方建设协调发展的新闻调查

来源:上柴柴油发电机组    发布时间:2024-08-17 14:46:14

  7000万年,地球板块运动形成了当今世界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造就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70年前,进藏部队官兵凭着“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一代代官兵奔赴高原、扎根高原,在雪域留下倾情为民的闪光足迹和奉献身影。

  如今的西藏,日益繁华,变了模样,不变的是军民数十年结下的深厚鱼水情。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在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心系部队、情系官兵,帮驻藏部队解难题、办实事,与人民子弟兵一道,为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团结奋进。

  卓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脊,有诗意的官兵形容它是“挂在天上的哨所”,伸手可摘星辰。

  从老兵口中可以得知,曾经的卓拉哨所每逢冬季冰雪封山时,生活物资要靠人力背上山,哨所官兵也要经常步行下山背菜吃。

  2015年春节,西藏自治区政府领导慰问卓拉哨所,走一路,看一路,泪水也流了一路。

  “60多年来,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如今,哨所官兵们却因交通不便生活依然艰苦。”一位自治区领导在议军会上说,“我们在加快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什么理由不对接国防需求、不解决部队难题?只有国防巩固,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美好生活才能永续。”

  修筑一条“天路”,成为这道命题的解答之一。自治区领导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把连接卓拉哨所的‘天路’修好!”回馈恩情、为军修路的决心坚如磐石。

  万丈深渊架索道,悬崖峭壁筑路基,卓拉哨所通路并不是特别容易。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冲锋,氧气袋旁反复论证,悬崖峭壁上科学施工,2017年底,一座长2.8公里的“天路”索道,终于在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山巅架起,连通了卓拉哨所和山下的世界。

  如今,新修索道如同一条“动脉”,源源不断地为“天上哨所”输送冬季储备物资。“这条公路就是我们的‘幸福路’!”战士的话语满是欣喜。

  一辆满身“撞痕”的装载机,见证了自治区公路局拉(萨)林(芝)公路养护点工人王丁山涉险开路的难忘历程。

  王丁山是位“路二代”。这些年,他接过父亲的班,从林芝转战日喀则,从山南奔赴那曲,为的都是让边防官兵巡逻提速。

  一天晚上,当地政府通知护路工人向日喀则进发。王丁山听说是修建边防公路,一下来了劲头,二话没说,说走就走。百余天里,他始终坚守在公路建设最前沿。

  驻地群众参建边防公路的热情同样很高。某旅一位上等兵随单位到边关筑桥修路时,竟遇到父亲驾驶家里的货车正在帮助部队抢运沙石,母亲也在铺路队伍中挥锹铲土……

  目前,西藏建制村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4%、76%,高速及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约700公里。

  记者穿行边关了解到,西藏已有5座城市通了机场高速和铁路,由公路、航空、铁路构筑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覆盖雪域高原,连通万里边关。

  前不久,川藏兵站部某营接到上级命令,满载物资长途机动至西藏林芝,车队闻令而动,创下川藏线军事运输新纪录,比“十三五”规划实施前足足快了10个多小时。

  “哨所通了电又联了网,感觉和幸福撞了个满怀!”今年以来,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楚鲁错哨所喜讯频传,哨长王雷的感叹,道出戍边卫士感受到的喜人变化。

  楚鲁错哨所位于一座雪山脚下,地理位置偏僻,四周密林遍布,方圆百里渺无人烟,是名副其实的“孤哨”,只通过一条简易沙石路同外界连接,自然环境恶劣,官兵训练生活条件艰苦。

  哨长王雷回忆,他刚上哨时,哨所照明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取暖只能依靠柴火。后来,随着保暖帐篷、燃气取暖炉和淋浴袋等物资陆续配备到位,条件有了好转,但是由于不通长明电、没有开通网络,官兵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有战士驻防的点位,再险也要把线架进去!”楚鲁错哨所官兵点蜡烛、酥油灯,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的情形,地方电力部门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决心将“电力天路”延伸至喜马拉雅的每一个点位。

  该团领导与地方电力公司负责人一同研究,双方组成联合小组,着眼管边控边需求,破解边防部队用电难题。为科学制定电网建设方案,军地相关工作人员顶风冒雪,先后10余次进深山、穿密林、吃在现场、住在一线。沿线山高坡陡,安装杆塔时材料送不上去,就打桩架索道,一点一点运送建材;山头埋杆挖坑,大型设备上不去,就系着安全带,用榔头、凿子一点点地凿……

  “历经4个多月的奋战,国家电网和通信信号比原计划提前近1个月接入哨所。”通信公司经理董龙生说,“尽管哨点架线难度大,但强军急需就必须排除万难,难事办好!”

  “天线”架设成功后迎来的电与网,犹如雪中送炭。巡逻归来的哨所官兵卸下装具,既能进入高压氧舱调整,又能打开热水器洗澡,还能在“军职在线”APP上补习落下的课程,戴上VR眼镜观看影视大片……

  这只是西藏地方各级倾情为军办实事、解难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藏地方各级积极支持驻军基础设施等建设,将国防建设融入地区发展进程,“打通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点亮云端城镇的同时照亮许多哨所。

  2018年1月15日,国家电网首次点亮藏南峡谷边防,边防官兵告别自给发电、限时供电历史;2019年12月24日,藏中电网在羌塘之巅为海拔最高县、双湖县送上“可靠电”,部队同步结束自给发电历史……

  如今,西藏军区一线部队的执勤、训练、监控设备用电正常,新购的取暖、洗澡、高原炊事设备也平稳运行,再也用不着担心断电或电压不稳等问题。

  接上了国家电网,西藏军区某边防团的高压氧舱等设备得以使用。该团反哺群众,向边境牧民开放高压氧舱,并为过路游客、货车司机等提供应急救援,让高压氧舱成为边防线上“生命的保险舱”。

  曾几何时,坚守云中山巅的高原官兵,饮用水一直靠的是夏秋池中积雨、冬春取雪消融。喝上清冽的饮用水,成为一茬茬官兵的梦想。

  2019年年底,一股地下泉水从钻孔中喷涌而出,浸润西藏军区乃堆拉哨所官兵的心田。哨长夏仁喜望着连绵雪山感慨:“冻土取水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为现实。戍边条件改善了,我们守边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军地聚力加强边防建设,一批惠兵工程接连实施,雪海云天频繁上演暖心故事。

  乃堆拉,藏语意为“风雪最大的地方”。这里风雪雷雾四季不断,冬季漫长,每年平均有4个月大雪封山,有时长达半年以上。

  以前,每到大雪封山时,乃堆拉哨所的官兵就要发愁生活用水问题。受条件限制,官兵只能将雪堆到房顶上,让太阳晒化的雪水通过水槽流到水桶里,再经过过滤处理,作为生活用水。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那么洁白的雪,即便是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一个冬天下来,融雪的水桶里竟是厚厚的淤泥。”哨所一名战士曾慨叹。

  “藏乡村民迈上康庄大道,驻地官兵还为了喝水发愁,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定要马上解决!”议军会上,西藏自治区一位领导讲道。会后,西藏军地实地勘探后发现,乃堆拉具备打井条件,如能提取地下水源,将完全解决哨所冬季用水难题。

  说干就干。2019年年初,西藏某边防团协调地方制定了供水系统实施工程的方案。同年5月,雪化一开山,就启动了供水工程。砌保温砖,安过滤网,铺设抽水管……实施工程人员昼夜劳作,终于在封山期到来前抽水上哨,困扰乃堆拉哨所官兵半个多世纪的吃水难题至此画上句号。

  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某哨点也曾一度是“用水困难户”,在军地双方一同努力下,哨点配置安装了大型净水设施,保证了官兵用水安全。

  如今,哨点官兵只需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汩汩流出的纯净“天泉”。考虑到哨点位置偏远,地方政府还指定专人定期赴哨点维护保养设备、监测水质。

  深泉涌云端,只是情暖喜马拉雅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西藏军区近年来与地方相关部门在教育、医疗、网络信息技术等2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极大改善了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官兵“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为部队训练执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山南市错那县积极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对接训练场地需求,解决国防用地10327亩,划拨327亩;将3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初中及6所高中作为军人子女定点学校,现役、退役军人和烈士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享受15年“三包”免费教育政策……

  激荡风与雪,披戴云和月。雪海云天的雪域卫士一致表示,在雪域边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新时代,要将感动化为行动,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本报特约记者 晏 良 通讯员 伍海峰 刘恒武 制图:扈 硕)

  南美洲的一种肺鱼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大基因组的动物。通过将美洲肺鱼基因组与其他肺鱼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确定,美洲肺鱼每1000万年向其DNA中添加相当于一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史全研究员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实际人体热管理实验表明,该柔性相变纤维具有优异的温度控制性能,为新一代智能调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吴惊香团队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研究已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但对吴惊香团队来说,“闯关”远未结束。

  研究人员介绍,就像水龙头的阀门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晶体管也能够调控由电子或空穴等载流子形成电流的大小。研究团队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来提高电流密度,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

  人工智能,从技术层面而言,特指使计算机程序呈现出人类智能的技术;从客观存在层面而言,泛指能够表现出人类智能的机器设备。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传承历史和文明的载体,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 多措并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数据要素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所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等,生成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将于8月19日、20日飞越地球和月球。次飞越可能是整个飞行任务中最复杂的,因为JUICE必须精确通过与地球和月球相关的正确位点,进而“搭便车”前往金星。

  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对理解宇宙起源和结构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王涛团队揭示黑洞通过调制星系冷气体含量影响星系的形成演化,解开了困扰天文学界半个世纪的谜题。”王涛团队通过对样本星系中原子氢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对比研究,发现星系中心黑洞质量与原子氢含量负相关。

  中国科协推出科普大篷车项目,让“移动科技馆”走到乡村孩子身边。潘薇是安徽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第一代科普工作者,“我们常在外边跑,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

  8月12日晚至13日晨,被誉为“全年最适合观测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迎来极大。

  这些年来,在各地各方的一起努力下,长城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有序进行,长城的保护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大学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普及,对促进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都具有积极意义,无疑值得肯定和点赞。

  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气温每上升1℃,所选育的小麦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将下降8.7%。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熊伟建议,未来必须对现有育种策略做调整,增加抗逆高产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适应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岩团队和合作者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为开发治疗与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7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59.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85.3万辆,首次超过传统燃料乘用车74.2万辆的国内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