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杏彩体育网站。
推荐产品:柴油发电机组、柴油机发电机组
杏彩体育咨询电话杏彩体育组咨询电话:

199-6995-9116

当前位置:首页 > 杏彩网站登录

杏彩网站登录

一组65年变迁珍贵老照片!勾起武平人无数回忆……

一组65年变迁珍贵老照片!勾起武平人无数回忆……

来源:杏彩网站登录    发布时间:2024-05-29 12:34:48

  1954年1月27日,在闽西武平县七坊曾家祠,一台用木炭作燃料的15千瓦发电机,点亮了武平县的第一盏电灯,划破武平山区沉寂的黑夜。如今站在武平城区街头,夜幕中放眼望去,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武平县第一代电力人,1954年1月27日,武平第一座发电厂在七坊曾家祠建成,安装一台15千瓦用木炭作燃料的发电机,开展向县城提供照明和部分工业用电。

  “电网事业的发展变化实在太大了,连我都感到神奇。”近日,武平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李淦堂面对笔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作为一名电力建设的“老兵”,李淦堂参与了武平电网和电力建设众多工程建设项目,说起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他如数家珍。几十年过去,很多电力设备、厂站等容颜已残破不堪或是被岁月吞噬,但是,李淦堂的回忆依然鲜活如初:那是一段最苦的日子,也是一段最美的回忆。

  今年71岁的李淦堂,是武平供电公司的一名退休员工,工程师,1968年8月水电学校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投入到电力建设事业中。先后在县水电局、工程部、龙潭一级水电站、供电所、公司机关等单位工作。

  “听我的师傅说,我们县的第一台发电机是1953年冬天,一台用木炭作燃料的15千瓦发电机发电的,1958年,木炭发电机改装更换成60千瓦柴油发电机,同年,中国人民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还送给家乡一套1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960年,武平电厂又增装84千瓦煤气机一台……”打开历史的尘封,李淦堂回忆着当年的故事。

  “那个年代,全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很少。由于柴油机发电成本高,不能长时间运行,一般发电时间从晚上19时至23时。即使用得上电的家庭,家里的电灯也不多,一个家庭一般都是一两盏。”

  1963年,武平县第一座水电站在中山镇建成,装机容量40千瓦;第二年冬扩建,增加了一台75千瓦发电机;第三年再扩建,又增加了2台共160千瓦发电机组,水电站总容量为275千瓦,用10KV输电线路送县城,日夜供电,从此以水电取代了火电。

  ▲1963年在武平县中山镇合成氨厂内,建成武平第一座水电站,装机40千瓦,1965年扩建改装成60千瓦和115千瓦发电机组各一台。

  “那个时候电灯还是个稀罕物,除了县城和一些有小水电站的乡镇有电以外,很多地方都还是用煤油灯照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李淦堂深有感触。1968年,李淦堂回到家乡后被分配到了县里的水电局,参与水电站建设勘察设计等工作。

  当时,全县只靠一个中山小水电站供电,发电不稳定,电压也不稳,遇到枯水期或电站需要维修时,就靠供电所的柴油发电机发电。由于柴油机功率有限,只可以通过专线供应县政府机关及周边部分地区。当时居民家中并没安装电表,电费是按每月每只15瓦的灯泡0.15元,25瓦的灯泡0.25元,40瓦的灯泡0.4元收费。一般家庭都是用15瓦的灯泡,只有在过年那天才会换上25瓦或40瓦的灯泡。因为经常停电的缘故,煤油灯和蜡烛是家里的必备品。那时候,用上蜡烛还算时髦的,一般都用煤油灯,有的家庭将煤油倒入墨水瓶中,再用棉线或草纸卷个芯儿,装进细铁管内再放入瓶中,用火柴一点,就是煤油灯了。从堂屋到厨房,端灯要用手遮挡着,生怕被风刮灭了。

  武平县地处山区,水资源较丰富,60年代中后期,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用上电,当地政府积极地推进小水电站建设。1973年3月,经过五年的建设,武平县第一座较大型的水电站龙潭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3*630千瓦,1977年扩建到4*630千瓦)建成投产。中山镇中心和武平城关居民用上了更稳定的电源。同年,用电户家装上了电表,一度电为0.15元,但那时并没有一户一表,一般都是几户甚至十多户一个电表。

  ▲ 1973年3月,武平龙潭二级水电站建成投产,发电装机4乘630千瓦。

  1975年,武平县继续建设龙潭一级水电站,李淦堂和工友们又投入到了一级站的建设中。

  “一级站和二级站就像我的孩子,从勘察、设计、施工、设施安装等,我都在场。”说起一级站和二级站,李淦堂深有感触。那个年代没有吊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全部由人工完成,开一条公路,架一条线路所耗工期远比现在要长,要艰难得多。

  为了开通二级站至一级站公路,以及一级站厂房到电厂大坝的公路、输电线个公社及县里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由18个连队约1300多人的民工团进行开公路,打山洞,挖渠道。大家吃住在山里,干活都用绳子拽,用肩扛,因为交通不发达,一两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可是再苦再累,没有一个人当逃兵、下战场,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酬劳都是民工所在大队按工分计算,再加一些工程补贴。1979年,李淦堂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当时正逢龙潭一级电站第一台机组刚安装好试运行,孩子出生后五天他才请假回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武平县工业经济也逐渐起步发展,在电力的支持下,中山镇的化肥厂、造纸厂,城区的机械厂、轻机厂,岩前的造铁厂等逐渐兴起。

  1980年7月,总投资210万元的龙潭一级水电站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2*1000千瓦。那一年,李淦堂被任命为龙潭一级水电站站长。

  80年代初,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行一般都是步行,好一点的家庭和单位用上了自行车。供电所员工出门抄表、收费、报修等工作均是步行,重一点的工器具和材料则用二轮板车推送。

  从县城公司到一级站和二级站有20公里左右,虽然已通公路,但都是黄泥沙土路。当时公司只有一部2.5T的福建牌汽车改装的生活用车用于运送两个电站的生活物资和接送轮班的工作人员。还有一部边三轮摩托车用于技术人员前往各水电站机道检修和应急抢修工作。

  “那时,一辆边三轮经常要挤七八个人,乡村山路颠簸,大家紧紧抓住能抓的地方,一路上还是有说有笑。当时,能坐上边三轮已经是很时髦了。”提起当年的青葱岁月,李淦堂很是回味。也在那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当时他还是一级站长,接到孩子出生的消息后的第二天,他请了两天假,安排完手中的事情,才匆匆往家赶。因没有车,他爬了两座山,走了三个多小时的路,一路小跑赶回了家。

  “两个孩子出生,我都不在身边,那时候我们工作很艰苦,但因为长年不在家,家庭担子都由妻子挑着,其实她们更辛苦。”回忆当年,李淦堂说出了那个年代电力人的艰辛无奈和对妻儿的愧疚。

  1990年,武平县城关110千伏变电站建成,首条110千伏武平至上杭矶头输电线路真正开始启动运行,武平电网正式并入大省网,从此结束了武平县孤立水力发电网的历史,解决了小水电丰水期有电送不出,枯水期电不够用的难题。为武平经济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1990年武平城关110千伏变电站建成,首条110千伏武平—上杭矶头输电线路真正开始启动运行。

  1999年,武平县已经建成了以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主体、10千伏遍布全县的电网。为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1999年5月,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了农网“两改一同价”工作,武平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16个试点县,投入7000多万元,对213个行政村进行了电网改造。经过4年的努力,全县99.28%的农户用上了照明电,低压平均线%左右,照明电价由原来的平均0.72元/千瓦小时降到0.5元/千瓦小时,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照明用电同网同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400余万元。同时,乡镇电管站顺利改制,新设立了中堡等10个供电所和民主供电营业点,以此来实现了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2002年元月18日,武平县开始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2005年7月30日,福建省武平县供电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7月1日龙岩市农电股改工作会议召开后挂牌成立的第一家供电公司,也是龙岩市挂牌成立的第二家供电公司。公司由福建省电力公司控股,通过与省电力公司确立规范的资产纽带关系,武平供电公司的投融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对进一步加快武平县电风建设步伐,促进武平县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奔小康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电力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

  2008年3月,经过近三年时间建设,武平集贤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是武平县首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也是破解武平电网发展瓶颈的核心工程。武平电网由此实现了从110千伏电压等级向220千伏电压等级的历史性跨越。“220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平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为武平县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这几年电力科技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设备从手动抄作到二摇、三摇,四摇,还有智能变电站,带电作业……”说起电力的发展变化,李淦堂不禁感叹道。2008年,从武平公司退休后,虽说离开供电部门,但从报纸、电视上,以及在退休老同志座谈会上,李淦堂依旧很关心电力的发展。他说,建国以来,武平电力事业蒸蒸日上,为武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近十五年来,武平电网又历经了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对武平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满足了武平县负荷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需要。

  近年来,武平县还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实施电能替代,出米岩风力发电、岩前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等项目先后投运,山林、荒地、屋顶都成为清洁电能的来源地,农村正从电力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这不仅让武平的能源结构更趋丰富,也赋予乡村振兴源源不绝的新动能。

  ▲ 2017年6月29日龙岩首个最大35千伏光伏发电站武平县岩前镇普集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目前,武平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13座。110千伏线 兆伏安。已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主电源,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辅助,10千伏与0.22(0.38)千伏遍及千家万户的电网布局。仅过去的五年,武平电网总投入就高达5.4亿元,第二座220千伏城区变电站已通过选址,正在筹建中。

  从第一台发电机到第一座发电站,从第一条10千伏线千伏变电站,从小型电网到双环网,从孤立发电到联网运行。电力的获取越来越便捷,电力迈向智能化发展,正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有魅力。电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一代又一代电力人不忘初心守护光明,奋力书写不负时代的满意答卷。武平电力65年的发展见证了武平县时代的进步、记录了经济社会的变化。这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展巨变的一个小缩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