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旅日华裔吴锦堂先生出资兴建水利,在淹浦河出海口制造了一座“五洞闸”而得名。
1952年4月,我和14户农人在领导下,树立了五洞闸高档社,1957年12月,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指示中,高度赞扬了五洞闸农人走合作化路途,因而名闻全国。现在把其时状况,简述如下:
在二十年代初,五洞闸一带仍是一个搭着零散歇舍(按:为农人劳作空隙歇息和逃避风雨的粗陋草舍)的滨海荒野。1914年,虞庆裕、宝贤父子从虞家到五洞闸落脚,成为榜首家住户,以打柴、捕鱼、栽培为生。后来,逍林、浒山、横河等地连续过来一批赤贫农人,结草为庐,逐步构成村落。他们虽起早摸黑,顶风冒雨,辛勤劳作,但因为种的是地主、富农的土地,所以交租之后归己部分极为菲薄。他们终年穿的是破衣裳,吃的是番薯、麦碎、草子饭,住的是破草房,走的是泥浆阎王路。有不少人家债款累累,典妻卖子,四处行乞,日子极端凄惨。除地主、富农的严酷克扣外,这一带还常常遭到不行猜测的旱涝、虫害、台灾(即飓风侵袭)和兵祸,真是天灾人祸,落井下石。所以那时当地撒播这样一些歌谣:“洪流白洋洋,棉花剩光梗”(描述台灾之重),“农人头上两把刀,租头重、利息高”、“种了地主地,七分算亩二,不种要饿死,种种要气死”(描述地主、富农克扣之重)。抗战期间更有“一斤花皮一斤米,卖卖出眼泪,不卖饿肚皮”的说法。
1950年末,土改作业队进驻五洞闸,展开土地改革运动,依法没收、征收了地主、富农的部分土地,从此,赤贫农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咱们欢天喜地,活跃投入劳作出产。可是许多农人资金缺乏、东西匮乏、劳力单薄,加上这一带土地凹凸不平,水利长时间失修,所以,出产中存在不少困难。部分农人因抵挡不了天灾人祸,依然靠典卖土地、出卖劳力度日,重又堕入赤贫之中。小农经济确实是“沙蟹命”:“沙蟹爬溜缸,爬爬上,跌下跌”,“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
为了脱节小农经济的窘境,展开农业出产,1951年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农业出产互助合作的抉择(草案)》,通过宣扬教育,广阔农人火热支持,活跃做出呼应。1952年4月,鸣鹤区委依据宁波专署和慈溪县委的指示,预备挑选一个点试办团体农庄,展开农业出产。要求农人除留少量自留地外,自愿带土地进来,大中型耕具亦可折价入社,然后一致安排出产,按劳分配产品。方针决议后,区委指定区出产助理沈邦才和我(其时我担任西罗村干部,获宁波区域“植棉能手”的称谓)担任筹建,县里派来余旭标同志帮忙咱们展开作业。咱们的榜首个作业是调查研讨,挑选试点地址。4月5日开端,咱们走乡串村,挑选正真合适地块。经重复评论,咱们最终选定了五洞闸桥下的一畈土地。然后。咱们着手依据方针做好宣扬发起作业。成果,有14户农人报上自己的名字去参与了农庄。其间雇农4户,贫农8户,中农2户,共48人,男25人,女23人。党员1人,团员4人;实践劳力28个,男16人,女12人。共有犁地面积149.91亩。
4月15日,五洞闸团体农庄树立(后改名为“五洞闸高档农业出产合作社”),推选我(党员)为主席,应伯荣(团员)、戴友卿(团员)为副主席,沈万华为管帐。树立那天,慈溪县农委主任宓文海、鸣鹤区长张明前来致贺,鸣鹤区委还派遣沈根荣同志来驻社协助作业。6月,为展开出产需求,咱们安排大众兴建房子2幢,计14间,置办喷雾机、水车、农船和用竹、木、铁等制造的小耕具数件。
7月,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打电话给正在农庄查看作业的省委农工部长吴植椽同志,正式同意“五洞闸高档农业出产合作社”为全省榜首个高档社试点单位,并派员来我庄辅导。11月,华东局农委书记刘瑞龙、省委农工部长吴植椽、宁波地委书记王起和专员朱之光等领导先后前来查看辅导作业,指示“必定要把农庄办妥”。这样,在省委、地委、县委的直接关怀和辅导下,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全省榜首个农业高档社在浙东海滨诞生了。这既是全省农业阵线的一件大事,更是咱们五洞闸人的无尚福祉。
自1952年树立五洞闸高档社起,到1957年的六年间(1958年9月,五洞闸高档社转为人民公社),无论是在出产、抗灾,仍是在日子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发挥了团体经济的优越性。由建社时的14户、48人、149.91亩土地,展开到1957年末的1486户、6055人、10730亩土地,确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现在回想起来,尽管时隔四十多年,每逢想起那段阅历,仍遏止不住心里的激动。其时,咱们首要做了以下几方面作业:l.不断改进出产条件,推行应用先进农业技能,促进出产展开。树立高档社后,咱们实施一致安排出产,这是一个可通过团体力气展开规划农业运营的出产力方法,在其时,其力气远非一家一户的小农出产所比较。依据五洞闸的地舆条件和栽培结构(以棉花为主),咱们榜首步进行了平整土地和兴建农田水利根本设备,改造低产地600亩,改咸地为淡地200亩,探挖疏通河沟17条,开垦荒地30亩;其次,推行农业先进的技能,如引入岱字棉良种替代本地棉种,种籽由株选改为粒选,进行深耕深翻,由撒播改为条播,合理密植。添加新式农机具,用喷雾机、新农药治虫,并用中耕机、描种机耕耘,用抽水机灌溉。通过上述作业,加上社员勤勉劳作,棉花出产安稳进步,有些年份的增幅尤为可观。这能够从棉花单位面积产值的逐年进步中能够看出来:1952年曾经,当地均匀亩产皮棉仅在30市斤左右;办社后的榜首年即1952年当年亩产皮棉达59.2市斤,将近翻了一番;1953年扩社后,亩产皮棉为77.6市斤;1954年再次扩社,亩产皮棉为84市斤;1955年进一步扩社,在1380亩土地上,亩产到达120市斤,比办社前增产3倍;1956年,因为遭受强飓风突击,亩产皮棉仅34市斤;1957年又进步到亩产1ll.7市斤。春花作物的产值也不断增产,如大白蚕豆,1953年亩产115市斤,1957年到达21l市斤;大麦1952年亩产252市斤,1957年为321市斤。
2.尽力进步社员收入,改进社员日子。自树立高档社起,除1956年受灾减产外,社员日子逐年进步。1952年每户均匀收入275.90元(包含肥料出资折价),1957年到达672元,添加145%.一起选用社员集资方法(部分资金由合作社借支),新建瓦房107间,有68户社员从草舍迁入新居,社员日子遍及有了进步。
3.强大团体经济,举行团体福利事业。到1957年末,全社已有公共提留堆集28万余元,加上社员入社时出产化股份基金和公有化股份基金10万余元,算计公有财物39万余元,均匀每户268元。置办了喷雾机、播种机、中耕机等新式耕具92件,42匹马力柴油机1台,中小耕具800余件;新建库房60间,大粪坑2座;添加加工机械,如全能轧粉机2台、炒糠机1台、切草机1台、轧米机1台、轧花机12台、发电机l台;还办起了耕具修配厂和饲料加工厂。文明福利事业也有了展开,兴办托儿所22个,受托儿童704人;幼儿班9所,入学儿童350人;小学8所,学生1000余人;农业中学1所,有90%以上的社员脱掉文盲、半文盲帽子。办起保健站14个,培育接生员121名,为社员免费治病、接生。社里还安装了有线广播、电话机。树立了农业科学研讨所、水文站、图书馆、沙龙,订阅100多份报纸,供社员们业余学习。此外,对因公受伤或遭特别灾祸的社员,咱们还给予必要补助。
4.不断进步完善安排安排和准则,培育了干部。在高档社里,社员爱团体、爱劳作、联合友善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新品德逐步构成,—批干部茁壮成长。在省地县有关部分协助下,培育出能担任办理委员会的干部18人,队长、组长99人,记工员22人。还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展开了员100多名和一批共青团员,别离树立了党总支和团总支,发挥了战役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1)关于安排安排。社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利安排,悉数严重问题,如推举行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制定全社性准则、出产方案,出入预算、分配方案、举行公共福利事业、劳作日规范定额、吸收与开除社员等,均需通过社员(代表)大会评论通过。管委会为履行权利安排,有权评论和方案社内日常作业,研讨主张各项严重方法,由社员(代表)大会通往后,担任履行、督促查看,并定时向社员(代表)大会陈述作业。管委会下设记工员小组、保管小组、妇女代表小组、托儿所委员会、技能评论研讨小组、治安队等六个部分。出产队为合作社出产基层安排,下分若干出产小组。设正副队长、正副组长、记工员、保管员等。各级干部任期一年,民主推举,连选得连任。
(2)关于出产责任制和计酬方法。1952年,社员人数不多,分工分业也较粗,实施“分组干活、死分活评、按日评分”的方法。1953年,试行棉花包工包产责任制,如①土地划片、劳力分组。②小组自报定产,社员大会通过,肥料、农药也定额包组。③超产奖励,超产的60%奖给小组,10%给其他小组,20%归社;如减产,本组赔40%,其他组赔60%。④劳作日酬劳选用“按件计工”。这些方法能调集社员劳作活跃性。1955年对责任制有所改进,“三包”由只包棉花扩大为包全年作物,实施包工、包产、包肥料,年终归纳产、工、肥三项,按多奖少赔准则处理。1956年又在“三包”根底上实施“交产计工的奖励准则,进一步进步社员出产活跃性。
单个农人走团体化路途。办高档社是开天辟地榜首遭,每行进一步都会遇到困难,因而在实践中必需要学会探索经历.并不断地同各种小农思维作斗争。
办社榜首年,棉花产值比建社前增产将近一倍,比周围单个农人高出30%,震动了周围大众,不少人纷繁要求入社。如师桥的贫农杜小尧甘愿抛弃土改时分得的瓦房,迁到五洞闸入社住草舍。这年秋收后按自愿准则扩大到55户、171人,土地面积537.45亩。
可是因为社员赤贫,办社又缺乏经历,不少人带着“享用供给制”的思维,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钱没了,米没了,政府会协助处理,所以日常开支有些大手大脚。成果到了年终结算,除应向政府归还贷米6060斤、告贷2300元(用于置办出产财物)和部分社员新建草舍时所领告贷外,能用来分配的已缺乏总收入的40%。参与分配的14户社员中虽有12户能分进现金,但金额不多;还有2户为“倒挂户”(即不光没有找进现金,还亏欠团体一些钱)。少量社员日子因而遭到困难,这时,邻近殷实农人乘机讥讽讥讽,致使7户社员退了社。
正在这时候,华东局农委书记刘瑞龙来到五洞闸高档社查看作业,他严厉地说:“社会主义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能用金钱买到。沙滩上是不能建牢浮屠的。”批评了一味依靠国家和坐享“供给制”的思维,要求社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处理面对的困难。领导的指示、悲痛的经历,使咱们清晰了办社的辅导思维。我当场表明要发起社员干部,自给自足,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所以咱们一面发起社员齐心协力,提合理化主张,一面树立财务预算准则,严厉财务办理,限制经费开支额度,进一步清晰严重事情由社员大会决议,经费出入活动受社员一起监督。与此一起,咱们还发动社员抓住展开农副业出产。如男社员到5公里外的海王山上拓荒种马铃薯,部分人外出做小工或下海捕鱼捉蟹,有手工的社员使用雨天、晚上,制造修补耕具。准则是;不违法,不克扣;靠劳作,靠技能;搞副业,增收入;收入归团体。女社员也参与冬天出产,种了4亩芥菜。这样,咱们依靠团体力气,总算渡过了出产、日子上的难关。
1953年,遵从省委提出的“进步产值,紧缩开支,展开副业,添加收入”的指示,通过整体社员的尽力,农业取得丰盈。棉花比上年增产,每亩农业本钱却由上年的18元下降为12元,做到增产增收,每户均匀收入449元,比上年添加63.27%。本来部分思维不坚决的社员坚决了走团体化路途的决心,单个退社的农人悔恨了。社员周尧云,在棉花开摘时,预算收入要比入社前削减,就退了社。秋收分配时,他可找进现金235元,出乎意外。他有两夜睡不着觉,悔不应退社。又看到团体安排冬天积肥比单作搞得好,估计1954年棉花又能增产。所以他坐不住了,从头提出入社要求,咱们考虑一再,仍是接受了他。这年年末,合作社扩大到88户、273人,犁地面积为797.83亩。通过这一年办社,咱们取得了两条经历;一条是要坚持齐心协力、自给自足、艰苦奋斗;另一条是克勤克俭,节俭办社。对此,社员们有一个形象的比方:“出产要像硬脚扫帚相同,连石板缝里也要一点一滴都扫出来,不要像芦花扫帚那样,前面扫后边脏;开支要像桐油畚斗相同滴水不漏,不要像菜篮畚斗,边扫进边漏出”。这几句话,后来成了咱们五洞闸高档社运营办理上的座右铭。
1954年,不幸遇到水灾和虫害,但咱们发挥了团体优势,棉花取得好收成,亩产皮棉84斤,人均收入186元。同村单作的中农胡尚和,在单作农户中算是收入较高的一个,也只亩产皮棉63斤。这样,周围单作户也动起了要求入社的想法。连在社外张望了三年的胡尚和也等不住了,他悔恨地说;“我看了三年,钞票少收入1000元。我也要敲合作社的大门了。”这年末扩社时,胡尚和果线年,五洞闸高档社取得更大丰盈,棉花亩产皮棉120斤。农业部颁发五洞闸高档社“爱国丰登”奖状。这几年里,我个人屡次遭到党和政府的嘉奖。
1953年9月23日,我作为中国农人代表参与第三届赴朝鲜慰劳团,前往朝鲜战场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1954年我被选为榜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向全国人大代表作了《农业团体化便是好》的讲话。1955年被评为全国劳作模范,其时苏联《真理报》记者专程到五洞闸高档社采访我,在《真理报》上作了报导。五洞闸高档社试办成功,带动了周围农人走社会主义团体化路途的活跃性,到
1955年10月,岐山乡有92%的农户别离加入了8个高档社,这年12月27日,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高档社利益最大,并且并不棘手》一文写了按语:“看完这一篇,使人快乐。……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合作社的了不得的案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五洞闸合作社地点这个乡—慈溪县岐山乡,有92%的农户加入了8个高档社,谁说高档社那么棘手呢?”到年末,五洞闸高档社和周围11个高档社、7个初级社兼并,一起又吸收了200多户单个农人,组成了一个大型高档社,共有社员1430人、5829人,犁地10718.51亩、山地35亩。1956
年,五洞闸高档社在干部、社员的尽力下,前期棉花长势很好,丰盈有望。不料8月1日遭受百年未遇的12级强飓风的突击,450间房子被刮倒,棉花悉数倒伏,叶片刮破,花蕾坠落。灾后虽经奋力抢救,但亩产皮棉仅为34斤。农业出产受灾丢失达100余万元,致使团体出产,社员日子产生困难。是依靠国家救助,仍是自给自足救灾度荒?咱们面对着严峻的检测。通过镇定考虑和重复评论,咱们决议走“出产自救、节省度荒”的路途。咱们的方法是,展开副业出产,如捕鱼、砍柴、剥棉杆皮、做小工等,方案收入5万元;栽培青菜,要求到达人均300斤。通过尽力,全社收入7万元,总算安全地度过了冬春两荒,无一户外出乞讨。咱们还把节省下来的5000多元钱,援助邻近兄弟社处理困难。次年,咱们凭着抗灾夺丰盈的精力,依靠团体力气,开源节流,发掘出产潜力,展开农副出产,取得全面丰盈。社员户户钱多粮足,团体经济进一步增加和稳固,为往后的展开奠定了有力的根底。再次年,即
1958年8月,县委、县府依据全国局势和上级指示,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人民公社准则,并将鸣鹤、观城两区125个农业出产合作社30736户、119410人兼并为一个人民公社,定名为“五洞闸人民公社”。至此,五洞闸高档社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翁欣问收拾)作者:罗祥根,慈溪市人。全国劳作模范。曾任榜首、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慈溪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已离休